本欄作者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連絡電郵: geegeelooloo@gmail.com

10/21/19

一念鄉愁便神飛 (10/20/19)

讀著名作家心水先生“福山福水故鄉情”有感
張正瑜 & 亓秀霞 合撰

美景總在風雨後,熬過長夜是黎明。春風秋霜轉眼過,青絲白發一夢境。回首望穿前生路,舉目正對七鬥星。春夏秋冬天體定,生老病死似水流。人如群山一砂粒,誰曾目睹平地升?萬億群星如海水,劃過夜空人一生。人老最易戀往事,高曾祖考子孫情
……

常言道:人找財難,財找人易。同樣,人找書難,書找人易。人和人有緣會千裡來相會,書和人有緣相隔萬裡自見面。感謝恩師王耀東先生寄來心水先生的《福山福水故鄉情》,讓我們有幸拜讀心水先生的妙筆!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說法。中國佛教自東晉慧遠以來大力宣傳因果報應論。道教自葛洪以來也大講天地有司過之神監視人間,“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壽數)”。但是,這些“善”、“惡”、“功”、“過”的標准卻逐漸由儒家倫理原則來充當。因為無論是佛教、道教等,它們在中國土地上生長,就不能不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而儒家倫理對於中國來說,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學說,而是滲透到人每一根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裡了,它深深扎根中國土壤,又有力地牢牢籠鎖了每一文化領域,凡是在中國成長的每一種思想、宗教都要染上它的色彩,所以每一個有中國血緣的人,不論他隨海漂零,遠走他鄉,哪怕是出生在異國,骨子裡總是凝結著中國情結,而久久代代揮之不去!不論在何時何地,遇到什麼問題,總是采用這“天經地義”的中國思維方式去處理,從中發揮中國人特有的愛心、善良、忠厚、溫和、克制、忍讓的諸多特質!從而樹立起中華民族特有的形像!也是取得事業成功的法寶!

歲月如夢情難忘,天下誰人不望鄉,人一到老年,很自然地會與父母的老年時代相對比,悠悠往事,瀝瀝在目,腦海中情不自禁掀起往事的波瀾,久久不息……,好像一種對自身的總結,查看一下,有沒有愧對先人的地方?留給後代一筆怎樣的財富?

我在給美籍華人著名作家吳懷楚先生長篇小說《明日又天涯》評論中曾認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作家,從他自己的文化角度去觀察、描繪,哪怕是隨海飄零在海外,在異鄉出生,很可能會容納於另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在兩種文化的交叉點上,他會非常自然傾向於自己本國家的民族文化。他豐富的文化內蘊,寫出的情感,寫出的意境……,盡管帶有異國他鄉的地域風物及其文化背景色彩與他本人的人生感受糅合起來,在審美視角和認識價值,都離不開對祖國文化獨創把握。因為作家心中都有一根纖細的感情心弦從他的作品中奏放出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與純真高尚人格的原始神音。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父母!”難怪心水先生在他的《福山福水故鄉情》中動情寫道:“傳承了雙親生前的望鄉情結,數次往返家鄉後,不知不覺中,血管內自然流竄著的鄉情,午夜夢洄時往往頓湧;猶如先父母的囑咐,有朝一日,必要帶兒孫們前去,讓那塊福山福水的鄉土如詩似畫的美麗印入子孫們心靈……。”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可能不再子承父業,但“祖傳秘方”卻源源流長,思想文化,道德教養,為人處世,慈善孝廉,忠厚傳家,耕讀繼世,吃虧是福,功成身退……。中華美德,祖訓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心頭鳴響!千百萬旅居海外的華夏兒女,四海赤子,哪一個不是頭頂北鬥七星,踏在昆侖山的命門,置身於天地中脈的中軸線,以黃帝遺傳的黃皮膚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弘揚儒、釋、道文化,彰顯華夏古老文明,體現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渾厚的“元氣”。

人的認識總是從個別事物引起。心水先生從先父遺像的眼神中獲得靈犀。那眼神中蘊有慈祥、期望、寄托和鞭策。在天之靈,靈中有犀,不點自通。心水先生立馬想起先父生前讓他帶領子孫望鄉的囑托。人行千裡,落葉歸根。根就是那塊福山福水的鄉土,那才是家族的源泉。那些常眠在故土的先祖,時刻盼望著事業有成的子孫回鄉光宗耀祖。哪怕是點上一柱香,燒上幾片紙,磕下一個頭,他們都感到無限榮光。後繼有人,人才濟濟,不僅僅是現在活著的老人的期盼,更是那些先祖們的期盼!因為我們身上流著他們的血!血緣關系,這是一種無法打印、復制、計算、展示的命題,它像空中的無線電波一樣時刻傳遞著信息。我們今天的成就幸福,從根本上講是先祖信息鏈連接的實踐!敬仰我們榮幸擁有的先賢,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一枚水果、一枚春芽、一枚花朵……。它是我們姓氏的起源,更是永恆不變的胚芽……。沒有它,便沒有我們今天的一切!

天涯滄桑,人生若若。敏感的作家都有一根聯通宇宙信息的金線。在作家詩人藝術家的身上都閃耀著朝氣、勇氣、銳氣、靈氣。正如司馬遷說的那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這是作家本身固有的特質。心水先生對滿頭白發情有獨鐘,說它是有福的像征,不贊成染發。我看了他這段話,非常欣慰,因為我也是滿頭白發,自三十歲兩鬢鍍銀,至今四十年沒有一根黑絲,從來沒染過。順其自然,何樂而不為呢?

“真正的藝術,只有在它和宗教與哲學處在同一境界,成為認識和表現神聖性,人類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靈的最深廣的真理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時,藝術才算盡了它最高的職責。”(黑格爾)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起源於神話傳說,由於根深蒂固的直接影響,所以是永遠根除不掉的思想殘跡,這種殘跡已經深入到中華民族文學骨髓中,是中國血脈的傳承基因。”心水先生信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是他親身經歷怒海漂零三十天的總結。其中根本原因還是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不報,時辰未到。”的哲理在發揮作用。確切地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人格定位的總結!因為生活是作家的母親,只有在生活的滋養下,作家才能從中吸取創作營養。同時,作家又是生活原野上的耕耘者和探索者。他需要生活豐富又復雜,平靜而又多變,有色有味的生活,從中探索到生活的底蘊,平靜的風雲,多變的恆溫,在無色無味的表像中透露出色彩、韻味和美,從而通過活化的形像表現出來,完成了《福山福水故鄉情》這部令人細細品味,令人深思的作品!

“作家不用深入現實生活,只寫過去的生活和作者自己的經歷就夠了。”(高曉聲)。心水先生的《福山福水故鄉情》,給了我們一個重要提示,首先承認了人無法選擇時代和選擇歷史、選擇你的生存處境這樣一種事實。但每個人他必須在特定的歷史場合和特定的事物中“到場”。“到場性”即是事物本身的參與,更是存在的真實狀況。“家有萬貫終有盡,莫勝留後一部書。”所以,心水先生把他所親身經歷記錄下來,形成了“真情實感是結構語言的靈魂”而打動讀者的心靈,留給後代一筆寶貴的財富!

讀心水先生的巨制,給人一種特有的醉美享受!“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一部書是作家內心天地的一粒種子,經過作家心血長期間的浸泡,得以膨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因為作家只有處於感情極度狂熱或激動時才會有成功的作品。文學創作和欣賞中對自然界的心理感應,是有著民族傳統的,《福山福水故鄉情》所包含的情意信息,在作者本身是不言自明,在讀者目中是心領神會。景、意、志、感、悟,只有具備語言藝術的作家才有這個特點。傳統的美學觀念中有一個顯著的特色,至今影響較深,即認為世界萬物具有類似人類的精神意識性情的表現,因此,心水先生在追尋“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藝術境界,標志著我們中華民族基本的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這種文情話意的高度融合,使人讀之,悠然神遠,如臨其境,如臨其身,而產生心理共鳴!人的深情是詩文藝術生命長壽的密碼,心水先生正是把握了這個核心,讓他的所有作品成為最高語言與人推心置腹交心的情侶。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身世生存的環境大同小異,構成共性的“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而“作者得從於心,讀者會於其意”共同領略到創作與鑒賞帶來的多層美感而產生共鳴,從而引發崇敬作家心水先生的天才衝動,因為這種衝動幫助人們面對人類童年曾經面對的另一片美麗而廣闊的天地,幫助人們返回日夜尋找的靈魂的“家”!

家有孝子賢孫,這是家祖的福份。“父不誇子,父子不同席。”這是古風舊俗,心水先生誇贊愛子明仁,賢孫永良,不正是他內心的知福嗎?正如我的兒子“風凌天下”(筆名,著名網絡作家),孫子鵬程作畫略有天賦,同樣引以為榮嗎?

上帝是中國的玉皇;月亮是中國嫦娥的第二故鄉;夜空中有中國的織女牛郎;蒼茫大地是中國的盤古開辟;並有中國的天官、地官、水官掌控四面八方;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賢的精確計算;每天都有從中國升起的太陽;旅居海外的華裔子孫正搭上“一帶一路”的時代列車;了卻先輩生前的遺願,回到生我養我“福山、福水”最可愛的故鄉……!給福山獻上壽桃,讓福水披上嫁衣,用游子的赤心,把故鄉裝扮的更加秀美,實現長期積郁的心結解放,讓在天之靈的先祖們怒放心花,笑聲朗朗!

2019年10月14日寫於山東萊蕪評論家協會

作者簡介:

張正瑜
山東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
山東萊蕪評論家協會副理事長
山東萊蕪區散文學會理事
山東萊蕪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2019年“新銳”詩人稱號獲得者

亓秀霞
山東萊蕪散文學會會員
山東萊蕪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萊蕪評論家協會理事、著名戲曲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